参观北川地震遗址区观后感:天气睛朗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郭永怀事迹纪念馆,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后,郭永怀同志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领导和参与了我国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9岁。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

1、参观北川地震遗址区观感征文1000

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2010年9月1日至4日,我到绵阳市参加了四川省第五届博士专家论坛会。会中,绵阳市政府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受到重创的北川老县城和灾后重建的北川新县城。9月3日,绵阳市,天气睛朗。一大早,参观用专车带着代表前往北川。车刚一开出住地九龙宾馆,从车载收音机便传出播音员亲切的欢迎语和对绵阳市灾后重建工作成效的介绍。

“5•12”特大地震中,绵阳是受灾最重、伤亡人数最多、重建任务最重的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山东、河北、辽宁、河南,以及内江、南充、达州、资阳等兄弟省市的对口援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援下,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基本实现了家家有房注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

2、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材料

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材料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有所效仿,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如实记载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的书面材料。写事迹材料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一、辛勤培养科技人才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

3、郭永怀纪念馆需要预约么

需要。郭永怀(1909年4月4日到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人,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倡导了中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他的纪念馆参观人数是非常多的,需要提前预约,预约成功后才能进入。纪念馆是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