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规律,对联平仄口诀一览表
创作对联、欣赏对联,都必须懂得对联的格律。初一语文对联常识:作对联的五大规律首先,作对联,要合于下列五大规律:(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对对联的规则特点是什么?对联的格律是什么?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1、如何做对联要想了解对联怎么对,就要普及一下对联的知识。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文体,拥有严谨的格律,用现代话来理解,至少具备六大基本要素,即:①字数相等,②内容相关,③词性相当,④结构相称,⑤节奏相应,⑥平仄相谐,我们以当前社会上最为流行的征稿70万元大钞的东莞观音山公园的征对对联为例,列举如下:观音山上观山水①字数相等:7字,故下联也要七个字;②内容相关。
2、对对联要点,详细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数字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一声二声我说平,(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三声四声他言仄。(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上句我用仄作尾,下联他以平来结。三平尾,三仄尾,(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对联忌讳不可要。
(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一三五,天下汉字任我用。二四六,他说平来我说仄,他说仄来我说平。细敲平仄费心机,朗朗上口成好联。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创作对联、欣赏对联,都必须懂得对联的格律。格者,形式也,指字词对偶、句子法格、节奏等;律者,音韵也,指平仄排列之规律。换句话说,对联的格律就是根据对联自身的特点,对字句、对偶、平仄、句式、句型和上下联相关各个方面之组合方法的格式规律。
3、在对联中,什么叫“律”啊?对对联又有什么要求?在对联中,律是: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
4、对联的来历,种类,格律一、对联的来历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
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春联的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5、对联写作规则细说起来规则很多,说些基本的吧.一、上下联字数相等。二、词性相同。三、平仄相对。四、忌马蹄韵。五、五言联下联忌孤平,忌三平尾。六、忌合掌联。七、写景联或抒情、言志联,下联要大,能托住上联,忌头重脚轻。八、对联要有意境,要有文学美,忌大白话,忌拗口晦涩。九、古今声不可同用。这是最基本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讲还有很多。简单说就是对联首先要重视平仄押韵、二是上下联的结构字数一致、三是上下联不能出现重复的字词、四是上下联的意象境界要相同、五是上下联的意象不能一样例如华夏不能对神州。
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但它应以多少字数为佳呢?从现有的对联看,少字多字都有佳联,若有字数划分联形,七言为最多,其次是八言九言,又次为五言和十言至十二言,四言六言和十三言以上则较少,至于少于四言的短联和几百言以上的长联,有点似凤毛麟角了。因为字数过少过多都难于写作。
6、对联前后两联顺序有什么规律可分为两种方法:传统的读写顺序和现代的读写顺序。对联组成部分为主要由横批,以及上联和下联组成的。传统的读写顺序一般从右到左,即横批先从右边开始读写到左边,接着右边门读写上联,左边门读写下联。现代的读写顺序,是出于阅读的习惯,从左到右,即横批从左到右进行读写,上联也应对应的贴在大门入口处的左方,下联则贴在大门的右方。张贴时先看横批,如果横批是从左到右念。
如果是从右到左念,则右边是上联。传统的来讲,是右为上联,左为下联。接下来要区分对联的上下联,可根据内容来区分,关键还有一个窍门,就是看左右联的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仄声的,就是上联,而是平声的就是下联,当然还需再结合联对内容来定,一般对联是要求仄起平收!这样我们确定了上下联,再确定了张贴方位。进行张贴时先把横批贴在门顶,下来贴左右联对。
7、对联的格律是什么?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
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
8、对对联的规则特点是什么?我认为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境匹配,读着顺口,便于记忆,富有韵律,敢于创新(并严格平仄)即是好对联。如下:上联:王不出头谁做主;下联:大人加冕即为天。“大”字戴个帽子,就是“天”字,大人是皇亲贵族,戴上皇冠,加冕就是天子。即使是普通州县父母官,戴着皇家御赐的官帽,就当做人民群众的“青天”。上联:王不出头谁做主;下联:人到山旁即为仙。
上联:王不出头谁做主;下联:丰若分身便是非。年丰人富,丰衣足食,一家够吃,要是有人无端想来瓜分你的丰收成果,恐怕是要起是非了。对联的规则特点: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就是说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同。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每句之内词与词之间,平仄尽量交替。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也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另外,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9、初一语文对联常识:作对联的五大规律首先,作对联,要合于下列五大规律:(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除非注明,文章均由 尚文广告 整理发布,欢迎转载。